《二十四节气解》中记载,“气肃而霜降,阴始凝也。”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,夜晚地面大量散热,温度骤然下降,养生保健应适时调整。
穿着:适时添衣,避寒保暖
常言道,“出门需防三、九月。”霜降后尤为要注意下肢及腰腹部的保暖。此时气温急剧下降,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胃肠道疾病、骨关节疾病等都到了高发期,但身体对低温的适应度还比较差,故在多风冷雨的日子需做好防护工作,必要情况下可佩戴口罩、围巾、帽子等,避免因寒冷刺激而感冒、腹痛、腹泻,或诱使旧疾、慢性病等复发。
饮食:温补润燥,健脾养胃
霜降已是深秋时,“秋燥”未尽天已凉冷,因此,饮食上要适度增加温性食物,同时注重清补,以生津润燥、固肾补肺。可多吃梨、苹果、柚子、栗子、莲子、白果、莲藕、萝卜、百合、蜂蜜、大枣、芝麻、核桃等食物,以防止秋燥伤肺。寒凉的食物如海鱼、虾、各种冷饮等应少吃,以免伤肺引发疾病。
民谚有“补冬不如补霜降”的说法,霜降进补,应该以保暖润燥、健脾养胃为主。“春天吃花,秋天吃果”,白薯、山芋、山药、藕、荸荠,都是这个时节富产且滋补的食物。除避免进食生冷外,可适当地增加摄入些高热量和辛温发散之物,如在烹饪时放些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调味,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。
居家:防寒补阳,泡脚熏炙
两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较少,脂肪层很薄,进入深秋,更应注意脚部保暖,尤其不要赤脚,以防“寒从足生”。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,使血管扩张、血流加快,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状况。要注意,饭后半小时内以及过饱、过饥状态下不宜泡脚,以免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,影响消化。心脏病、心功能不全患者、低血压、经常头晕的人,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。除此之外,一些物理疗法也有助于补阳,如中医的温灸疗法,将艾条点燃后,熏足三里穴有养胃的作用,熏神阙穴则有补肾阳的功效。
|